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 2015年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

2015年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 News & Information

2015年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 为了建立安全生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推进公司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彻底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一、隐患的分类 安全隐患分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一般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能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停产或局部停产,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或资金投入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其他因素影响,排除难度大的隐患。 二、隐患的排查 (1)公司员工发现安全隐患均要向上级领导报告,接到安全隐患报告的部门和领导要按照分工立即组织核实,超出职权范围的,向厂长报告,由厂长责令相关部门核实。 (2)厂长和主管安全的厂级领导、安全生产管理员每月组织一次全部车间的安全隐患排查,所有班组长、维修工、电工要参与排查,排查的范围要全面、细致,不留空当和死角。 排查的内容和要求:设备、电气线路、搬运、起吊装置运行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安全隐患;防火设施是否齐全有效,是否按要求储存管理;劳保用品是否按规定发放;新员工、转岗、一人多岗是否经过三级培训合格;特殊工种是否持证上岗;作业环境是否有重大改变;安全防护、保险、报警装置是否有效;车间班组是否按规定排查安全隐患及作出处理(发现记录、报告、通报、建档);当月各级排查的安全隐患是否按计划方案实施、执行,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当月安全生产计划所有工作进展情况如何,各项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3)车间主任每周组织工段长(班组长)、维修工、电工、安全员对本车间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隐患排查。 排查的内容和要求:设备、电气线路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车间工人是否存在“三违”现象;工作环境是否因施工或其他因素发生改变造成安全隐患;特种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劳动防护用品是否按期发放到位;对安全管理员是否按规定开展日常检查、检查内容是否全面、是否按规定记录、报告、通报、整改;本周发现并列入整改的安全隐患是否按进度实施,整改措施是否有效;安全操作规程是否悬挂在合理的位置。 (4)车间安全管理员每日(分班次)组织维修工、电工及有关人员对本车间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 排查内容和要求:车间各工序安全通道是否畅通,是否存在影响人员撤离或活件运转的障碍物;生产设备点检是否发现安全隐患,设备保险、防护措施是否完备、有效;电气设施及线路是否存在漏电隐患;工人是否存在“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有新员工上岗是否经过三级安全培训,是否遵守操作规程,是否正确穿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夏季车间防暑降温设施是否到位、有效;冬季取暖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存放有易燃、易爆物品的车间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5)专业性排查。每季度由厂主要领导组织对本单位开展一次专业性排查,排查内容:防火防爆、防护装置、电气线路、防寒保暖、防暑降温、规章制度。 (6)节假日例行安全检查和安全月集中检查由厂主管领导负责,检查内容包含月检查和专业检查的所有项目内容。 (7)在发现有可能马上对人身造成危害的隐患,要立即采取警示、警戒、告知等方式,避免对人身造成伤害。 三、隐患治理 1、重大隐患治理。由单位主要领导组织安全、技术部门和有关人员研究制定治理方案并组织实施,需要停产一天以上的,向集团公司主管部门报告。 2、一般隐患治理。属于管理疏漏方面的隐患,无需资金投入、长时间整治的,由车间安排整治。需要资金投入、整治时间较长、需要工艺技术改进或需要其他部门支持的,由厂级组织整治。 3、要研究制定整治实施方案,对查出的安全隐患都要逐项分析研究,并提出整改措施,包括定措施、责任人、资金来源、完成期限等,凡厂级能整改的不准推向公司主管部门的原则,按期完成整改任务。 4、危害性不大和治理难度不高,随时可以治理的隐患,须将治理措施和治理后的效果记录并保存。对于危害性较大和治理难度较高的隐患,治理结束后要组织验收,验证是否得到预期效果,验收合格的写出验收报告,检查验收不合格,事故隐患未消除的应停止其相关设备、设施的运行和操作使用,直到验收合格后方能恢复运行。 四、隐患通报和建档 1、每月生产例会要对当月安全隐患的排查情况和整治的有效性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本单位通报。班组、车间对当日隐患的排查情况、治理效果,对有关人员的处罚和奖励,通过班前班后会和管理看板在车间范围内通报。 2、对于危害性不大和治理难度不高,随时可以治理的安全隐患,按《安全生产隐患检查表》所列内容,将排查人员、隐患时间、地点、隐患类型和严重程度、涉及的人员和设施、现场处置措施及结果详细记录。 3、对于危害性较大和治理难度较高的隐患,按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所列内容,将隐患描述、排查时间、整改措施、验证效果、完成时间及整改负责人登记建档。